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飏:家風培養要注重三個維度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飏:家風培養要注重三個維度
2022年10月28日 10:00 新浪教育 微博

  家風的教育,離不開學校的教育,更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家風的傳承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有哪些重大意義?如何把家風教育在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中進一步推廣與發展?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飏做客新浪教育,暢談家風的培育和傳承。

  主持人:西城區教育工會舉辦的很多活動都是圍繞家風展開的,您認為舉辦這類活動對于廣大家庭來說有怎樣的意義?

  任飏:大家對于工會的認知多是“訪貧問苦、節日慰問、文體活動、唱歌跳舞”,其實,作為教育工會,還應該連接起家庭、學生、教師、學校與社會這五個主體來。我們認為,如果有一個東西能將五個主體凝結成一塊,那就是家風。當教育的產品—學生—出現問題時,常見的是不同主體間相互指責,老師說家庭不管不問,只指望在學校的那些時間怎么能行?家長則說孩子的教育難道不是學校為主體來執行嗎?社會怪學校輸送了不合格產品,學校則說社會提供了一些不好的東西。我們認為,盡管環境確實重要,但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我們可以在大環境無法改變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家庭小環境打造的充滿朝氣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樣才能夠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以及到了社會上的發展打下最好的基礎,獲得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可能。

  我們知道孩子的培養當然是多方面的,知識的傳授只是其中之一,習慣的養成,乃至三觀的培養,其實都跟多個環節有關系。塑造良好的家風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良好的家風恰好能提供最好的起點。在這個考慮之下,我們決定盡己所能,將家風活動從多層次多維度進行組織實施,以獲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主持人:家風的教育,離不開學校的教育,更離不開全社會的教育。您認為教育界對優良家風的傳承發揚有哪些路徑和方式?

  任飏:是啊,家風的培養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說到路徑與方式,我覺得可以簡單總結維度三個字:講、學、潤。

  第一個,講。在學校里,可以通過組織教職工集體學習、學生主題班會、家長會等形式,廣泛地宣傳家風傳承活動,向全體師生和家長講解家風建設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例如,可以開展以家風為主題的論壇、演講、征文、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展示自己的家風,互相交流借鑒。家風教育既要立足于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的文化傳承,又要深化大眾對傳統家風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個,學。優良家風是有跡可循的。很多人讀過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朱子家訓以及顏氏家訓等這些文字化的記載,其實,無論是世族大家的家書家訓,還是普通百姓家的家規家教,它們雖然形式內容各不相同,但所傳承的都是祖祖輩輩的人生智慧和立身準則,體現的都是對下一代人言行舉止的引導和價值觀念的塑造。有些大家族,除了文字資料,還有具體做法,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

  第三個字,潤。以身作則總是最好的教育,比如我們在開展“勤儉節約”這個主題的教育時,引入《訓儉示康》,或者《曾國藩家書》就非常契合主題,形象生動地傳達出“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讓大家明白“家儉則興,人勤則健”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我約束。這樣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為切入點,相信比單純地理論說教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關于家風,我想特別提一下錢學森先生。錢學森先生的母校剛好在西城區,所以有比較全面的資料,我恰好去看過。錢學森先生的父親錢均夫有著良好的家教,留學日本時和魯迅先生同學,后來兩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的校長。在父親的教誨下,錢學森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自立自制,這些為后期的科學成就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主持人:西城區教育工會自2015年開展“家風”相關的系列活動以來,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評。其中“風采杏壇”系列活動更是設計了很多好的形式來解讀傳統文化,比如朗誦會、合唱比賽、交響合唱音樂會、觀看經典戲劇等非常豐富,可以詳細給我們介紹下舉辦這個系列活動的初衷是什么嗎?

  任飏:我們舉辦這些活動的初心是非常樸素的,就是希望能夠真真切切地服務到廣大教職工,讓參加其中的教職工都能有所收獲、有所體悟。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風采杏壇”系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活動能夠增進教職工的全方位交流,緩解工作壓力,愉悅身心,能夠滿足全市教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教職工內涵發展?;顒映浞挚紤]了教職工的工作實際,以多種形式解讀傳統文化,符合廣大教職工的精神訴求。

  為了了解教職工的需求,我們還組織了教職工需求的定期調查和問卷分析,通過調查結果判斷工會工作面臨的形勢,努力提升教育工會特色化、精準化水服務平。不少教師雖然在文化活動比較多的北京,機會不是很多能去觀賞大型的文化品賞活動,自己如果總是忙碌于家庭和學校,視野不夠開拓,也必然影響孩子們的心胸,所以這些活動從一定意義上拓展了大家的眼界,為家風的深入人心提供了一種渠道。

  主持人: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深受家風的影響,也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豐富甚至改變著家風,請您分享下您家的家風是怎樣的?對您產生了哪些影響?

  任飏:其實我也是到參加工作了以后,才開始對我家的家風、家訓、家教有了一些思考。我爸媽都是北京師范學院畢業的,我爸爸一直擔任中學校長,我媽媽當了一輩子中學老師,當然,父輩那一代人,從生活上說都是非常樸素的,他們很少講什么大道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也沒有一本類似于“任氏家訓”之類的東西。所以后來我在策劃家風系列活動時問自己,我們家有家風嗎?我們自家的家風到底是什么呢?后來我發現,其實是有的。

  任飏:不是說家風一定要成文成冊地世代相傳,其實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風更多是通過父輩的言傳身教來影響著下一代的。我家的家風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奉獻、勤奮、感恩和守信。我爸大學畢業后作為系里的唯一黨員自愿報名去了當時條件非常艱苦的北大荒,我媽也跟著去了。他們都算是地道的北京人,但是一直在黑龍江的東方紅林場里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把美好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林區的教育事業,他們用自己得行動告訴了我什么是奉獻。同樣地,他們也在生活細節中告訴我做人做事應該勤勞踏實、懂感恩、講誠信這樣的話,并且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比如幾十年如一日地早起、對于別人的幫助永遠心存感激、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等等,這些好多其實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我們甚至會習以為常,但是這些小事堅持、積累幾十年以后,就成為了我們這個家的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了。

  任飏: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同時又是深刻全面、持續我們一生的。我的父母以一言一行影響著我,我又以一言一行影響著我的孩子。我家里的家風成就了我,讓我有毅力、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無論時代怎樣進步,社會怎樣變化,家庭作為社會起點和基礎的地位至關重要。我家是這樣,我相信更多的家庭也是這樣做的。

  主持人:您主編的《家風》一書獲得了很多知名人士的推薦,并且內容也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及北京電視臺“新聞”報道。當時是什么原由讓您決定編寫這邊這本書的?從家風正式出版到現在,您覺得一路走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除了西城區教育工會下一步在教育方面還會有哪些新的計劃?

  任飏:西城區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強區,教育工會則是區教育系統的群團組織,為了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的一系列的重要論述,我們從2015年開始組織“黼國黻家櫛風沐雨”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當中,我們把家風建設和師德建設、和諧校園的建設以及西城區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先做了一個整體規劃,隨后由點及面將家風主題的各項活動全面鋪開,精心組織策劃了系列家風活動。首場活動是勞模話家風的沙龍活動,我們邀請了區教育系統的勞模就家風進行了一次大家談的活動,大家都從不同的方面闡述家風家教中收獲的情感體驗、精神成長,家風的積淀和傳承,這一活動得到了人民日報和人民網在內的媒體關注,并進行了重點報道。

  隨后,我們在北京四中做了一次更大范圍的研討,開展了家風大家談——北京四中站這個活動,將家風的建設推而廣之,包括學生家長,學生,老師,校長,教育專家等都從不同角度展開了論述,回顧分享了個人的成長經歷,家風傳承的感悟和體會,使得家風越來越立體豐滿起來。這些活動舉辦以后,我們覺得談話類的活動,還是有一定的時效性,一時的弘揚和倡導沒有辦法將家風深植在人們心中,而“家風”又不是一時流行的快餐文化,所以我們想要書寫和記錄下來,讓它更好的傳承下去。

  就這樣,我們開始著手準備全區教育系統的“家風大家談”征文活動。各個基層單位非常踴躍的參與進來,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上萬名教職工來書寫家風。我們一共收到了121個單位選拔推薦的949篇優秀作品,這更讓我們堅定了把家風主題深入開展下去的信心,最后我們將其中的八十幾篇文章匯集成冊,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出版不久就在北京圖書大廈銷售排行榜上成了日冠軍、周冠軍和月冠軍。

  由于《家風》一書得到了社會各界人的充分認可,北京市委宣傳。在“書香溢京城,全民享閱讀”的北京讀書日活動中鎖定這本書作為當天活動的主題,當晚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這場活動進行了報道?!都绎L》從出版到現在,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提升了全區、全社會廣大學生、家長、教師群體對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關注?!都绎L》這本書里面所選的這些文章,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所重視的勤勞、質樸、誠實、陽光、善良、深情、奉獻這些傳統美德,乃至“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我們傳統文化中所重視一些價值,為弘揚、傳播優秀的家風文化提供了滿滿的正能量。

  我們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想設計出更多更豐富更好的形式來解讀家風、議論傳揚好的家風,除了演講、討論、研討之外,我們也在考慮出版后續作品。我們西城區教育工會下一步會組織更多立意新穎、緊貼時代主題的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業余生活,提升教職工的綜合素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大咖說

高清美圖

精彩視頻

品牌活動

公開課

博客

國內大學排行榜

國外大學排行榜

專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