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校長: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教授、特級教師、人大附中聯合學??傂3崭毙iL、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
導語
周建華校長實實在在的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他始終堅持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狠下功夫,服務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一路追尋更美好的教育。正如他本人所闡述的,也是他真真實實在教育中所實踐著的。

正文
家長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睆亩嗄甑慕逃龑嵺`,特別是在人大附中的教育實踐來看,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而且父母的陪伴的保鮮期也就是十余年,孩子的8歲至18歲左右。因此,一對好的父母要勝過200多位好老師,為什么說是“200多位”呢?因為孩子從小學到大學大概要接觸200多位老師。
第一件事 幫助孩子認識“我要成為怎樣的人”
引導孩子逐步確立人生目標。因為有了人生目標,孩子才會有學習的目標,它明確了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樣孩子長大了以后才不會得“空心病”。特別是孩子進入大學,“空心病”的現象越發嚴重,這個與我們在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沒有對孩子進行“我要成為怎樣的人”的教育、沒有引導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思考是有很大的關系。
那么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實際上簡單來說就是要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我們經常說三句話:有德無才干不成事、有才無德干壞事、德才兼備干成事。因此,要成才,先成人,要教育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父母實際上是孩子的底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要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那么父母首先要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我們的孩子要面向未來的社會的,那么未來社會有什么特征呢?未來社會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未來具備高度的不確定性。我們要培養孩子接受未來社會不斷的變化、要適應變化、要主動去應對變化。當然如果你能夠成為一個推動人類和社會進步的人,那么還要引領這種變化;我們要培養孩子學會樹立正確的目標、學會正確地樹立目標;我們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極容易學的好,有情趣的家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件事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認為的良好的習慣有:按時作息的習慣;認真聽老師的課,認真思考,認真記筆記,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及時訂正,化錯為對的習慣;與同學交流、質疑、探討的習慣,;限時限量完成作業的習慣;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的習慣。在人大附中,孩子們經常說:“優秀是一種習慣”。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時間,每天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養成習慣;第二要講究方法,要少走或者不走彎路;第三要咬牙堅持,千萬不能松勁;第四要創造好的環境,可以幾個人約定,也可以班級倡議,大家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第五不找借口、不逃避;第六利用一切機會來鍛煉自己,習慣于為他人服務。
第三件事 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有了好的習慣以后,還要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許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粗放,實際上在有效的陪伴時間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其實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種陪伴,也是對家長的要求最高,也是最精細化的。
第一,我們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在人大附中,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濃的,因為他們經常講:“因為喜歡,所以不累;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因為喜歡,所以快樂”。根據調查數據表明,動手實踐、討論情境,是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經過這樣的研究,我們就非常有啟發。第一,我們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因為學生在學校的大量的學習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此學習興趣他更多的在課堂上激發,也在課堂上外顯。第二,我們在課堂要更多地采用動手實踐、學生討論、啟發、提供思考問題的時間、創設問題情境、利用信息技術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第三,一味的老師講學生聽,無疑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會學習。既要聽中學,從教師處獲得間接經驗,又要做中學,在練習中獲得直接經驗。會學與不會學是存在差別的,會學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想學的前提下,如果會學,就會學的好,就會更想學,后期會更容易走向成功。那么反過來,如果一開始不會學,比如說我們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就面臨著一個學習方法的重大轉折,他一開始不適應、不會學,但我們家長和老師介入幫助和改變學習方法以后,孩子能夠克服困難走向成功。但是如果孩子不會學,我們家長和老師都沒有及時的介入,這樣的孩子就不想學,因為他學的很難,不想學以后就更不會去學,這樣就有可能走向失敗。所以,會學習是很重要。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什么?“四環一步”學習法。四環主要針對上課,一步主要針對復習和總結。上課要抓住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梳理,作業,再預習。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環環推動。在預習階段,要復習舊知識、查清新知識、找重難點、嘗試課本練習;在上課階段,要專心聽講、當堂弄懂、理清思路、抓住關鍵;在梳理階段,要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這個環節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在作業環節,要審清題意、尋找思路、正確解答、題后回顧。在復習和總結階段,有四個要求:融會貫通、查漏補缺、強化記憶、總結規律。
如果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把“軟件”變成“硬件”,比如習慣是軟的,好習慣背后有好方法,他受益終身,所以好習慣堅持了,就會飛速進步。而好習慣與好的基本功就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同學們就要追求:我亦無他,為基本功熟爾。因此,要將“軟件”練成“硬件”,第一強調規范,養成規范的習慣,不留短板;第二限時限量訓練到“軟件”變成“硬件”;第三追求對規律、對思想方法對獨特領悟,打造“長板”。
第三,善于學習,還要獲得能力的支撐。因為會學是掌握學習方法,善學是提升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我們通常分為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五大類,通常指的智力因素往往也主要是這五個方面。第一,注意力非常重要。例如聽課,我們要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調動有意的注意,分心就是學習的大敵。注意力可以比作“通向知識寶庫的門戶”,不打開它,智慧的陽光就無法透進心靈,智力也無法得到發展。第二,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是智力活動的源泉,學習離不開觀察。第三,記憶力?!坝洝笔且粋€硬功夫,也是童子功,我們實際上遺忘是非常厲害的。我們要不斷地去記憶,要把“軟件”記成“硬件”,記“出錯”及“糾錯”的方法。第四,想象力。就是對已經獲得的一些表象進行加工。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有意想象,不論學習哪一學科,對知識的理解和科學概念的形成,都要借助于想象力。所以,想象力是學習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第五,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可以講是學習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且,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思維方法。那么,我們怎么樣提高思維能力呢?學習中的三種思維活動,首先是科學家的思維活動,主要體現在我們的教材上。比如,數學教材,它可能體現的是數學家的思維活動,歷史教材體現的是歷史學家的思維活動。然后,教師通過備課、上課需要領悟科學家的思維活動,然后介紹給學生,學生要把自己的思維活動,去領悟科學家的思維,再形成自己的思維活動。
家長怎么幫孩子找到自己合適的方法?可以借助于老師,另外,家長也可以直接與孩子交流。與孩子交流,第一個要求是:要對上“頻道”,在教學中、在與家長談話中,經常對不上“頻道”的情況很多。第二個要求是:就學習,進行親子溝通。就三個維度:是否想學?是否會學?是否善學?從三個層面出發:學習的優勢是在哪?不足和原因是什么?對策是什么?結合三個策略:引導孩子自己努力,家長觀察孩子的狀態,借助于老師的反饋,對效果進行評估。分為三個階段:在小學注重培養習慣,在中學關注狀態,在大學保持良好的溝通。第三個要求是:親子在一起,與老師溝通,因為老師是最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有許多家長是第一次做初中孩子的家長,但是很多的老師是第N次做初中孩子的老師。
第四,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學習狀況??梢苑謩e從書包、課本、作業本、練習冊、考試卷或者與老師進行交流來判斷。
第四件事 幫助孩子在該發展智慧的時候不要發展戀情
初中階段孩子們情竇初開,這是正常的。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熱愛孩子。
處理早戀的基本策略。有效溝通,分析原由。對于由于是美好的感情,愛慕異性的情況下,我們要引導孩子,如何讓自己做的更好;對于由于是隨大流,是因為空虛,我們要引導孩子如何讓自己更加充實、更有魅力。
因此,我們要切記“一棍子打死”,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將孩子物理分開。這些都是不理智的做法。
第五件事 讓廚房有熱氣:讓孩子愛勞動、有情趣
我特別重視這一點,我們說廚房有熱氣,就是有人間的煙火氣,家庭才有溫情、才有情趣。孩子將來長大了,我們要留住孩子的心,先留住孩子的胃,要有媽媽的味道,要有爸爸的味道。反過來說,一個廚房冷清的家庭,是很難培養出具有高幸福感的孩子的。廚房的背后,實際上我們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勞動,通過勞動來塑德,通過勞動來發展智力,通過勞動來健康體魄,通過勞動來幫助審美,通過勞動來創造。例如,做一份西紅柿炒雞蛋,能有創意的制作,能擺盤很漂亮,這就是有生活的情趣。
勞動至少有四類,有日常生活勞動、有服務型勞動、有生產勞動、還有創造性勞動。所以,生產勞動力有創造性的勞動,服務勞動也有創造性的勞動,日常生活也有創造性的勞動,所以勞動的面很廣。通過勞動,通過廚房,我們要教育孩子弘揚勞動精神,保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態度,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形成四個觀念:確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提出的總的要求。
因此,我們在家庭教育當中,一定要讓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孩子的勞動價值觀:人民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勞動過程觀: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勞動技能觀:業精于勤荒于嬉;勞動成果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勞動關系觀:認識勞動與經濟、勞動與法律、勞動與職業、勞動與健康的關系。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樣的呢?從勞動者的角度來講,需要靈巧的手,會操作能物化;需要聰明的腦,善思維能創新;需要溫暖的心,會交流能合作。
有家長下決心:“再讀一遍初中!”我想,明天,您和孩子一定會感謝今天奮斗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