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暑假變成孩子的“第三學期”

莫把暑假變成孩子的“第三學期”
2023年08月11日 18:00 北京日報客戶端

  晁星

  每逢暑假,家長又燒了多少錢都會成為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家庭花銷在5000元以上,有的家庭暑期剛過半就已花出去3萬元。

  錢都花在了哪兒?一個大頭是興趣班。眼下,課業輔導班的燒是退了,但不少家長在報班上花的錢卻一點沒少。繪畫、舞蹈、各種球類加戶外拓展,這班那課眼花繚亂,且個個收費不菲,報三四個上萬塊錢就出去了。除了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要么是一頭扎進研學熱潮,花錢讓孩子去國內名校轉一轉來個“升學信念游”,或去打卡知名博物館開啟“文化藝術之旅”;要么全家一起出行,帶孩子游山玩水長見識??陕糜胃叻迤?,衣食住行花費都頗高。近期“月薪2萬住不起快捷酒店”沖上熱搜,就是例證。

  暑期腰包掏個不停,主動“卷”的家長有之,“有苦說不出”的也不少。有的上班族,一到假期沒人帶孩子,報個興趣班、參加個夏令營權當是“托管”了。不過更多的則是被“卷”得實在坐不住了。哪怕經濟上有點壓力,也要咬牙“投資”,決不能讓孩子的寶貴暑期荒廢了。

  客觀來說,趁暑假帶孩子補知識、長見識,無可厚非??煞彩逻^猶不及,當暑假成了燒錢大戰,暑期教育成了“燒錢經濟”,真能收獲理想的效果嗎?所謂“興趣班”,往往是家長的興趣比孩子大,每去上課都得連哄帶騙、威逼利誘;“研學旅行”吹得天花亂墜,可很多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游而不學;“詩與遠方”聽上去美好,可熱門目的地大都是人山人海,不光費用翻倍,體驗感也拉胯。

  凡事都要按規律辦事。從經驗來看,“所買即所得”并不完全適用于教育,高投入未必會有高產出。更何況,設置寒暑假的目的,本就是讓學生在經歷了一個緊張忙碌的學期后,調整狀態、放松身心。如果過分功利,忽視孩子的想法與心愿,愣是把暑期異化成強度拉滿的“第三學期”,很可能是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壓力越大,一來二去成了惡性循環。

  假期應該怎么過?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就道出了許多孩子的心聲。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雪地里按照閏土父親教的方法捉麻雀,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妙趣橫生的年少時光,令人歆羨,也給人啟示。時代雖已不同,但童心并無二致。不要讓盲目的物質投入及功利心態,把全家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用心陪伴、耐心引導,把美好時光還給孩子,暑假才能真正過得愉快、充實、有意義。

暑假

大咖說

高清美圖

精彩視頻

品牌活動

公開課

博客

專題策劃